2021年,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洋电机”)营业收入达到1,001,728.73万元,同比增长28.82%,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分析这个增长曲线,企业10年坚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之路是高速发展的基础。
日前,大洋电机获评“2022年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南都记者实地探访工厂,寻找“智改数转”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亮点:八成装备设备实现数据采集
大洋电机是一家生产“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氢能发动机系统以及车辆旋转电器”等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走进大洋电机的数字化生产车间,流水线上每一台电机在经过关键工位时都要进行扫描,“产品所有的加工参数、检测结果都被记录并通过产品上的二维码被全过程追溯”,BIS信息管理部部长刘恒介绍,产品是否与生产要求一致一目了然。同时,在流水线尽头的包装箱上也有一个条码,每一箱需要装多少数量,应该发往哪个客户也清清楚楚。只有产品条码能够对应外箱的订单编号,每一箱按标准装满后,才能顺利入库。“如果没有这套数字化系统,产品的质量往往靠员工目测,需要他们自觉,漏检的情况偶有发生”,刘恒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工厂数字化管理系统能监测每条生产线的实时产量、质量信息,包括员工在岗情况,完成当日的生产计划后每位员工都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或者手机查看到当日的计件工资。工厂管理者可以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管控,特别是异常的管理,让管理的效率大幅提升。
刘恒介绍,目前,大洋电机在纳入统计的生产装备设备总数量中,实现感知(数据采集)的装备设备数量占比82.69%,能接收数字化系统(工业软件)操作指令的装备设备数量占比77.49%。从企业效益来看,2021年大洋电机研发费用增长4.8%,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28.82%、238.72%。
定力:智能化转型需要持续投入不断完善
从2003年正式组建IT部门算起,大洋电机在信息化、数字化的道路上持续深入。“数字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也考验企业家的意识和决心”,大洋电机副总裁熊杰明认为。
在大洋电机的数字化过程中,2004-2016年,通过持续建设,成立ERP及数据管理部,实现信息化;2017-2021年,全集团统一平台,成立知识共享中心、EVBG事业部,实现数据全面系统化、透明化;2022-2025年,计划完成自动化产线,数字化工厂,并且决心争取灯塔工厂试点,进而实现企业智慧化。
对于大洋电机而言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公司加速转变生产方式、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公司每年销售上述各类型电机合计近8000万台套,其中一半销售收入来自出口。大洋电机在全国乃至全球多地都布局了子公司,如此大的规模,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整理数据远远跟不上发展需求。在大洋电机的中控室,不仅能实时监测中山工厂的各项数据,湖北甚至越南子公司的相关数据,都能快速掌握。
大洋电机战略企划部部长查建伟表示,目前公司的数字化建设仍在打基础,处于爬坡越坎的阶段。两三年后,大洋电机中山总部、各子公司在商机获取、研发投入、生产制造、物流运输、货物回款等环节都将实现实时在环、数据在线,整个管理过程所有环节效率将提高50%,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战略:促进产业集群转型提升行业竞争力
从更长期的战略角度着眼,大洋电机考虑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效能提升。
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大洋电机大力推动业务和管理的数字化工作,按照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系统、统一标准,各事业部子公司协同建设的原则,采取从个案诊断-全局分析-局部试点-推广应用的步骤,以及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敏捷迭代的实施方法,整合公司的营销、研发、生产、采购、财务与人力资源等信息,打破“信息孤岛”现象,系统形成闭环价值流,逐步搭建实时业务在环,核算即结算,申请即支付的智慧管理和决策机制。
“目前集团的IT部门也在由技术驱动逐渐转变为通过知识的积累与沉淀,实现业务赋能,价值链驱动的角色的转变”,集团信息管理中心总监贺跃介绍,IT部门通过数字化转型,部门已经升级知识共享中心,通过价值的体现知识共享中心也已经由成本中心转变成利润中心,IT不再只是需要投入的部门,通过与子公司实现知识共享而体现价值。